1、引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定义提出到上升为国内“十三五”进步主线,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升华。经济决定金融,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将会对金融行业的进步带来影响,同时金融业的变化也将反用途于经济的进步,在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经济变化带来的机会,也承担着帮助供给侧改革的使命。
2、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对商业银行革新能力的挑战
一是网络金融等新兴业态飞速发展给商业银行革新能力带来挑战。网络金融在保险、投资理财等方面对现有些资金模式进行有效补充,有机融合了网络技术与金融双重优势,具备最强的渗透性、穿透力,“互?网金融+”策略对每个行业的融合革新均产生巨大影响力。但网络金融不可以取代传统的商业银行,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互补职能,网络金融补充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功能不足,商业银行与网络金融应互取短长,加速革新。改变间接筹资占比大、直接筹资占比小的格局,构建多样化金融生态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二是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给商业银行革新能力带来挑战。消费金融在为中国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很多信用支持的同时,消费端恰好响应了对供给方拉动。“十三五”期间国内将达成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变,现在国内城镇居民进行物质型消费的比重约为60%,预计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将由2017的40%增长至2020年的50%。消费金融需要的增长,使商业银行机会与挑战并存。现在支付宝、京东白条等新兴金融途径了商品正渐渐占领原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份额。京东有过一些测试表明,金融商品供给植入到场景中,白条可以拉动用户的消费上升30%~50%。这样来看新兴的金融革新给资金用户带来的便利性与低本钱,也导致银行存款流失紧急,同时利率市场化所致使的银行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金融结构落后对经济结构升级构成了制约,商业银行转型重压渐渐凸显,从商业银行自己存活和进步的现实出发,金融革新是势必选择。
(二)对风险管控能力的挑战
一是处于经济与金融系统中核心地方的商业银行,具备显著的顺周期特点。在经济面临降速调档、结构调整和政策吸收三期叠加的新正常状态下,商业银行的迅速扩张阶段已然过去,银行收益增幅降低,同业之间角逐重压增大,商业银行的不好的贷款持续增加,风险管控困难程度加强;二是供给侧改革中,将来要大力进步高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营中小微型企业,这类企业具备高常识、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等特征,这与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匹配,对银行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出挑战。
3、商业银行应做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一)打造完善商业银行机制,持续提升竞争优势
一是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提高综合金融能力。不一样的企业、项目对资金的需要不同,应针对不同顾客的特征达成资金供给与资金需要的有效对接,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步骤、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二是在去库存进程中,积极调整个人信贷资源配置的格局,支持居民合理购房消费,加强对个人信贷类消费支持。革新个人信贷业务途径,为个人筹资和消费贷款提供便捷性、自助化、全步骤服务,促进盘活存量与稳步增量并重格局;三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构造、考核机制和报告规范,推进全方位风险管理。
(二)大力进步金融革新
商业银行应从六个方面加快革新,进步新的金融形态。一是加大普惠金融革新,如小微企业及“三农”金融商品与服务革新、担保方法革新、审批步骤革新、还款方法革新,便民支付方法革新等;二是加大财富管理革新,如银行投资理财业务品种、模式、投向的革新,各类代销业务的品种、同业合作模式、资金投向的革新,贵金属业务革新等;三是加大科技金融革新,如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的专用或特点信贷商品革新、审批步骤革新、担保方法革新、贷款定价方法革新及投贷联动机制等;四是加大网络金融革新,如直销银行、电商平台、投筹资平台、资金管理平台及基于网络技术的各类网银、手机银行、远程自助终端革新等;五是加大风险解决与不好的资产处置革新,如不好的信贷处置方法革新、不好的资产出售方法革新、不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六是加大组织构造与机构建设革新,如业务治理体系变革、新设或引进各类事业部、新设特点分支行等。
(三)把控风险,加快不好的资产处置进程
一是对“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细化分类,不强退,不死退。综合运用信贷、土地、产业等政策,分类精确处置。对公司治理好、商品有市场、进步有前景但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再筹资、期限调整、变更借款人等方法帮助渡过难关。对半停产、已停产、亏损紧急、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有序推进重组整理或退出市场。对需要推行破产清算的,注意控制信贷退出的方法与步伐,拟定明确可行的退出计划,预防处置不当引发新的风险;二是加快商业银行不好的资产处置进程,将不好的资产证券化试点作为商业银行不好的贷款的全新出口,不好的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对于缓解资产水平重压及预期将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
4、商业银行应帮助供给侧改革
(一)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少企业筹资本钱
一是支持“新供给”发力,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现在主要经济体围绕新一代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高档制造等新兴策略产业拓展了新一轮的增长竞赛。这类新兴产业的进步需要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应付国家鼓励进入的行业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支持现代服务业进步。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不断达成服务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三是减少实体经济的筹资本钱,解决“筹资难、筹资贵”问题,帮助企业进步,把进步小微企业业务提到策略性业务高度。目前国内小微企业创造的最后商品和服务价值全全国GDP的近60%,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 左右,已经成为扩大就业、推进“大众革新,万众创业”,达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紧载体。针对小微企业顾客“短、小、急、频”特征,应下放审批权限,扩大基层网点的业务自主权,放宽业务智能化处置系统审批面,并简化服务和审批步骤,提升服务效能,减少服务成本和时间本钱。同时商业银行要大力发普惠金融,满足小微、三农、个人等经济主体在生产、创业、消费过程中的金融需要。 (二)发挥金融的市场导向用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借助差别信贷政策加快“去产能”和“去库存”进程。针对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拟定适当的压缩、退出贷款计划,调整信贷结构,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退出的同时,注意给这类行业、企业适当的“过渡期”,以使“去产能”本钱最小化;二是加快房产行业的信贷结构性调整。房产投资增速已由以往的高增长回落到最新的月度同比负增长,当房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时,将是房产投资乃至中国经济从需要侧?砜吹拇サ仔藕拧I桃狄?行应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关注青岛地区内的去化周期,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确保公司类房产贷款信贷投放平稳有序、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水平维持稳定,大力支持个人住房需要;三是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依据IMF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只是西欧的38%,是北美的23%,是日本韩国的18%,据李稻葵预测,如要花二十年让国内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赶上西欧,将来五年可平均每年拉动GDP1.5%;假如赶上北美,每年拉动GDP3.1%;假如赶上日韩,每年拉动GDP3.9%。这样来看国内在基础设施范围的进步仍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尤其是高铁、地铁、中西部的交通设实行业等。商业银行应把握住供给侧改革中大力进步基础设施的机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密切银行与各级政府财政的关系,从而带动机构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等多项业务的进步;四是帮助青岛经济结构进步,结合青岛地区特征,帮助打造以革新、服务和海洋,为特点的新型经济结构。适应跨界融合和消费升级趋势,支持服务、信息、绿色、时髦、品质等新型消费业态。提高旅游目的地功能,支持进步滨海度假、海洋休闲、融合革新、品质乡村和服务输出旅游业务。以青岛拓展国内贸易流整体制改革进步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内外贸易融合进步,进步外贸金融和国际金融业务。支持信息互联网、充电设施、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综合开发、新技术新品等范围的支持力度,支持智能家用电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微商、文化创意等消费型产业及有关基础设施。
(三)主张绿色金融理念,支持“补齐弱点”
大力支持绿色、“三农”、小微企业、扶贫等薄弱环节的资金保障,加强对高附加值及高档制造业与供不应求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推进形成青岛特点。对于国家鼓励进步的重点行业、绿色环保行业,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支持力度,使金筹资源流配置到更为高效的行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